海外高层次人才-优青(海外)项目
年薪:30-50万元
苏州空天信息研究院> 行业:科研院所人才需求 学历要求:博士学历 拟聘人数:10 发布日期:2024-04-12
岗位职责
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2023年继续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任职要求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3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3年3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2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指南》为准,相关链接:https://www.nsfc.gov.cn/
 
理工类专业

公司基本信息
性质:高校/科研院所
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规模:大型(>=300人)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大道158号
公司概况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电子所)、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光电研究院的基础上整合组建,于2019年4月由中央编办批准成立。这是中国科学院党组顺应党中央对科技机构改革的总要求,实施“率先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空天院现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00余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600余人、在岗职工3200余人,承办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光电学院,在读研究生1500余人,初步形成了一支机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创新和管理支撑队伍,成为了中国科学院的第一大科研院所。
2014年6月,原电子所与苏州工业园区签订了合作协议,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苏州研究院。2021年6月,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苏州研究院更名为苏州空天信息研究院(以下简称苏研院)。

苏研院是原电子所为满足国家国防战略科技需求,破解基地、人才等发展瓶颈,释放创新生产力,与苏州工业园区共同发起成立的地方事业法人单位。苏研院作为原电子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空天院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重要战略布局,也是空天院优化科研布局的重要承载平台和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同时,苏研院开创了空天院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分支机构的新模式,为其他分支机构建设提供了示范和经验。

苏研院是以开展电子信息技术研发与应用为主的实体机构,重点开展空间信息等相关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应用技术研发、技术系统集成与工程化验证,解决空天信息在国防、行业和公共服务领域中的系统性问题和共性基础难题,同时围绕空间信息基础平台、信息综合运用、FPGA等技术成果展开产业化推广,力争成为空间信息技术领域国家级研发基地与产业孵化平台。

苏研院建设计划总投资10亿元,规划总占地面积约130余亩,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纳米城东南角、独墅湖之畔,拟建设成20万平方米理念先进、布局合理、功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科研园区。首期开发建设了4.7万平方米科研、配套设施,于2018年12月正式入驻;拥有一支近500人的高水平技术研发队伍,人才梯队逐步完善;开拓了平台架构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等8个技术方向;科研任务稳步开展,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承担国家及地方重点项目39余项,累计合同经费4.8亿元;申请专利85项、软件著作权61项,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篇;科研保障体系全面建成,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产业化工作日趋成熟,孵化注册2家高科技企业,累计注册资本金3000万元;2018年注册一家基金公司、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基金规模一亿元。

在未来发展和建设中,苏研院将依托空天院的科研优势,结合苏州工业园区的区域特色,在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源头创新活动中,打造“示范效应”。 未来形成一支超过1000人规模的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卓越、流动有序的高水平研发队伍,成为运行管理体系先进高效、重大任务保障有力、并与地方发展紧密融合的高水平研究机构。在与区域发展战略接轨的基础上,汇聚和造就一流人才、培育和转化一流成果、催生和布局一流产业,为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一流贡献。
返回
顶部